“现在企业可以通过‘惠企政策一码通’了解政策,申办事项也可在‘绵企通’政企服务平台实现全程网办。”在市“两会”期间,“有需必应、无事不扰”成为高频词之一,不少参会的代表、委员为绵阳营商环境点赞。
记者获悉,为以更高标准打造更优营商环境,去年8月,绵阳市印发《绵阳市打造“有需必应、无事不扰”营商环境19条措施》,要求进一步建立健全工作机制,改善优化涉企服务,持续打好优化营商环境的攻坚战。
“19条措施”为绵阳营商环境带来了哪些看得见的变化?企业最有发言权。
涪城区一家小微企业去年夏天出现不明原因反复停电的情况,导致生产出现困难。公司负责人立即登录“绵企通”平台,点击“诉求反映”板块,提交了诉求。
接收信息后,平台工作人员将企业诉求精准推送到相关部门,国家电网绵阳供电公司随即安排人员到现场检查情况,第一时间完成抢修,保障了企业正常生产。
“快速响应企业需求,我们在线上就能一键提交自己的需求和困难,大大提高了办事效率,减轻了问题反映和解决的时间成本。”该企业工作人员表示。
“19条措施”中明确提出,要畅通企业诉求反映渠道,进一步建好用好“绵企通”政企服务平台、12345政务服务热线以及市县企业家微信群等线上线下平台和载体,认真及时受理企业各种合理合法的建议、意见、投诉以及困难和问题。
企业“上线”提出问题,工作人员“在线”快速回复,该家企业用电“难题”迎刃而解,正是“19条措施”落实落地的一个缩影。在绵阳,这样“助企纾困”的场景经常“上演”,“一个APP”“一个微信群”“一场座谈会”……多部门联合,全力为企业提供“全周期、全天候、全流程、全链条”服务。
翻开“19条措施工作日志”可以看到:
——公开有效。用好“绵企通”政企服务平台和企业服务中心,线上、线下双向发力,召开“优化营商环境面对面”专题座谈会。去年,全市共召开座谈会192场,参会企业3361家,收集问题2090个,已解决1885个;
——执法有力。清理不符合《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的规定14件,清理涉及产权保护、商标等文件772件,取消绵阳市规范性文件设定的证明事项11项,促进民营企业公平参与市场竞争;
——监管有度。深化“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制发《2023年绵阳市部门联合随机抽查计划》等年度引领性文件。去年,全市市场监管领域共开展“双随机、一公开”抽查检查972次,检查市场主体9520户次;
——服务有为。已制定《绵阳市惠企政策集成服务改革方案》,加大惠企政策梳理力度,统一惠企政策申报渠道,逐步提升免申即享政策比例。
……
去年以来,绵阳市聚焦破解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痛点、堵点、难点,对企业开展全周期保姆式服务,相继召开了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优化营商环境大会,加快打造“四川领先、国内一流”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打响“有需必应、无事不扰”绵阳营商环境品牌。
市政务服务监督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继续着力帮助企业纾困解难,在兑现政策上“快”,在解决问题上“准”,在政务服务上“优”,在尊企护企上“真”,以更高标准、更大力度、更实作风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记者点进“绵企通”APP,在页面显著位置正实时公开企业诉求处理的相关数据:已办结4442件、18件正在处理、完成率99.60%、满意率99.27%……及时更新的数据背后,正是绵阳政务服务去“繁”就“简”,用心用情、见效见行暖企、助企、惠企的有力彰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