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度成都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十大典型案例评选活动“结果出炉”
开办企业不弄虚作假,进行交易童叟无欺;售卖产品不缺斤短两、以次充好,用好口碑吸引回头客;如期足额发放农民工工资,不拖欠、不违约……诚信是为人处世的基本原则,是市场经济的重要基石。着力提升全社会诚信水平,就是要让诚实守信者畅行无阻。
日前,由成都市发改委、成都市委宣传部(成都市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联合主办的“2022年度成都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十大典型案例评选活动”结果新鲜出炉。
经专家评审、现场演示和网络投票等层层评选,市住建局“以信用评价为抓手,全面贯彻‘事中事后’监管新理念”、成都生产力促进中心“构建‘科创通’平台探索信用利企的实践”等10个案例,从72个报送案例中脱颖而出,成为成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矩阵”的优秀代表。据悉,网络投票环节累计参与人数达48.2万。
成都市扎实推进利用信用理念、信用制度、信用手段,助力行业监管、助力融资贷款、助力政务服务优化、助力社会治理,擦亮重信守诺的城市名片。
1.助力行业监管,规范农民工工资支付源头治理
临近春节,不少在建项目进入施工最后阶段,一些项目已经有序安排农民工放假返乡。如何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让大家带着一年的劳动成果回家?日前,成都市住建局向全社会发布了投诉电话。
投诉电话如何能起到效果?信用体系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2022年元旦春节期间,成都市住建局按照“零容忍”原则对26家在蓉承建项目发生农民工欠薪投诉的施工总承包企业先行予以信用扣分,规范农民工工资支付源头治理,有效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
随着成都城市化建设的进程加快,一幢幢高楼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给城市带来焕新面貌。截至2022年7月,成都市建筑业企业突破6000家,各类从业人员接近260万人,在建项目超过3000个。随着建筑市场规模快速扩大,以“事前审批”为主导的传统监管方式已不再适应高效能治理、高质量发展的实际需求,为此,成都市近年来积极优化住建领域营商环境,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和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积极推动以信用管理为着力点的住建领域行业监管新方法。
截至目前,成都市住建局已陆续出台了16类市场主体及5类从业人员信用评价管理办法,覆盖项目招标、工程施工、楼盘预售、物业管理、交易租赁等重点环节,形成贯穿市场主体全生命周期的闭环管理。以施工总承包和监理企业为例,截至2022年12月,已采集企业基本信息共计约1.3万余条,企业良好行为信息4.1万余条,不良行为信息16.6万余条,从业人员信息34万余条。
信用评价结果如何应用?据悉,这些信息广泛应用于工程项目招投标、农民工工资担保管理、“三包一挂”治理、资质动态管理、质量安全管理、监督检查、行政审批、评优评先、预售资金监管等工作,在规范企业诚信经营、促进建筑业和房地产业良序发展、提升工程质量安全水平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效。
2.助力融资贷款,让科技型中小企业在银行建立“首信”
今年成都首家科创板上市的本土企业来了!1月6日,四川百利天恒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上市。截至目前,全市共有科创板上市企业17家。
事实上,科创板“蓉城军团”基本都有着“科创投”系列基金群的支持。例如,成都先导、极米科技、纵横股份等企业全部为“科创贷”“科创投”系列产品长期跟踪支持企业。
科技型中小企业是成都科技创新的中坚力量。在科技型企业初创时期,产品往往处于雏形阶段,此时的创业团队中最值钱的是人才、技术等无形资产,很难依靠传统的抵押贷款获得融资,同时大多数创业企业也因“信用”问题,很难获得银行信用贷款和投资机构股权融资。
为适应新时代下市场主体对科技创新和融资发展的迫切需求,成都市科技局创新财政科技投入方式,已形成“一套科技金融制度+一个科技金融服务平台+一批科技金融产品+一个科技金融工作专班”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并重点打造“科创贷”“科创投”等科技金融服务产品。
“科创通”平台现已汇聚近4万家科技型企业(团队)、954家服务机构。举办上千场“菁蓉汇”科技金融对接活动,促进成果转化和校企地合作等项目2778项。“科创贷”累计帮助2799家企业获得7621笔、219.79亿元纯信用贷款;其中,2021年新推出的“人才贷”“成果贷”“研发贷”等信用贷款产品,已累计放款1271笔,放款金额53.88亿元。
已经成长为链主企业的纵横股份常务副总经理、董事会秘书李小燕向媒体表示:“公司创业之初就选择落户成都高新区,在创新创业的十年时间里,享受到了源源不断的产业扶持政策和城市发展红利,从入驻园区、享受政策补贴,到场地扩张、人才吸引、品牌推广,给予了我们很大的扶持,既有政策、又有温度。”
3.助力政务服务优化,持续优化提升国际化营商环境
轻点鼠标,登录成都市工程建设招标投标从业单位信用信息平台,信用得分一目了然。
“守信联合激励,失信联合惩戒”,成都推出的“信用+招标投标”新型监管机制,要求从业单位遵守承诺,背后是成都市夯实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纵深推进优化营商环境的剪影之一。
为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规范成都市工程建设招投标从业单位市场行为,成都市发改委与市公资交易中心联动发力,创新地将社会信用评价体系与工程建设招投标活动有机融合,通过建立信用平台、制定评价细则、实践运用信用、统一行政监督等举措,进一步健全完善招标投标活动机制,持续优化提升国际化营商环境,以“信用+招标投标”聚力打造营商环境新高地。2020年、2021年、2022年,三年来共计约9300个标段应用信用信息,标段信用覆盖率达85%。
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对招投标从业单位不良行为的记录、公示,对信用情况的评价、发布,以及在招投标活动中增加信用分值等措施,强化事中事后行政监管、社会监督和从业单位自律,促进监督力度更强、更加精准,从业单位的违法成本、违法代价更大,有利于从根本上规范成都市工程建设招标投标从业单位市场行为,维护工程建设领域秩序。
据悉,通过公开信用信息和评分细则,将信用评分的各环节暴露在阳光下,接受社会监督、投标人相互监督、招标人核实等事中事后监督,加大失信惩戒力度,倒逼从业单位自律守信,同时降低行政管理成本,增强了监督力度。
4.助力社会治理,“信托制”物业重构物业管理信用生态
“小区公共收益由谁管理?”“每年的物管费交上去也看不到钱如何使用的,能不能完全公开?”……近年来频发的物业纠纷矛盾,暴露出传统物业模式在运转过程中的信任危机。
武侯祠东街4号院是一个修建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老小区,共3栋105户居民,小区内经历了“单位宿舍单位管”到“请门卫打扫”再到“无人管”的过程。由于院落缺乏维修基金和物业管理,建筑及配套设施年久失修,楼道内乱涂乱画,小广告满天飞,居民叫苦不迭。
这些问题在导入信托制物业后,都得到了解决——物业管理服务收费标准、物业管理服务支出以及停车收费标准、自行车棚、公区快递柜如何算钱等全部列在小区展板上,一清二楚。居民就这样逐渐认识并接受了信托制物业。蜀汉街社区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后来,武侯祠东街4号院内有了天翻天覆地的变化,环境变得更好了,在小区内聊天休闲的居民变多了,关心信托制物业下一步干什么的居民也多了。“武侯祠东街4号院的物业缴费率达到了90%。”
为有效破解居民小区物业矛盾纠纷高发频发难题,武侯区率先探索“信托制”物业,以“公开透明、开放参与、信用为本”的理念,充分发挥信用治理效能,小区普遍实现了物业缴费率提升、服务水平提升、居民满意度提升和物业矛盾纠纷大幅下降的目标。
“消除缺少契约精神造成的信任缺失,形成了持续有效的治理新动力。”武侯区社治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信托制物业服务模式”,重构小区“业主-业委会-物业公司”三方主体关系,建立公开透明、开放参与、信义为本的制度机制,使业主权益和小区公共利益最大化,实现小区层面的“还权、赋能、归位、固本”,为小区治理实践奠定了基础。
据悉,武侯区于2018年10月启动“信托制”物业研究,到2020年6月成功落地7个小区并在全市交流推广,截至2023年1月,全区落地49个小区、全市落地近300个小区,并被北京、海南等全国多地学习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