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实养蜂人 致富不忘本
在乡亲们眼中,石棉县回隆镇晏如村的王文清是一个自强自立、诚实守信的榜样。
他曾因为身体残疾、劳动力有限而致贫,后来借助乡村振兴的东风积极作为,不等、不靠、不要,克服身体残疾,发展成养蜂大户。在生活有了起色后,他又带领大家发展蜜蜂养殖,毫无保留传授技术。
王文清还获得了“四川好人”(诚实守信类)、“感动雅安”道德模范称号。
克服困难 勤劳致富
“养蜂酿蜜不占地,投资少,算得上是一笔飞来的‘甜蜜财富’,我家祖上三代都在养殖土蜂,到自己手上终于像模像样了。”看见蜂巢板上密密麻麻的蜜蜂,戴着蜂帽的王文清说。
王文清手上的动作十分麻利,但每移动步子就显得格外笨拙。原来,他在几年前突患脑梗,导致左边身体瘫痪,行动不便,这也成了王文清致贫的根本原因。
2002年,王文清的妻子离家出走,一双儿女分别只有一岁和三岁。“再苦再难也要把娃娃拉扯大。”就在王文清悉心照料孩子之际,他又身患脑梗,治病花光了家中积蓄,还欠下亲朋一大笔外债。
事情的转机发生在2015年春天。这年,石棉县回隆镇精准扶贫工作全面启动,经认定王文清符合帮扶标准。考虑到他劳动力有限,相关部门就为他送来了蜜蜂,促其发展养殖。“我要把党委政府的帮扶投入当作发展成本,挣钱后回馈晏如村。”王文清表示。
群山环绕的晏如村,自然条件十分适宜养蜜蜂。王文清的表叔徐长福有多年养蜂经验,能帮助王文清解决养蜂过程中遇到的难题。于是,叔侄俩在晏如村后山上搭建了简易帐篷,将百余桶蜜蜂按照地形摆放,从此开启了一份甜蜜的事业。
“在徐长福帮助下,我也摸索出了一套自己的养蜂方法。山上空气好,植被好,我的身体也在逐渐恢复。”王文清说。
诚实守信 帮助他人
王文清养蜜蜂最看重的是品质,他也一直坚持生态养殖。有人曾告诉他,可以喂蜜蜂白糖,这样产蜜多,一定能赚不少钱。然而,对于这样的建议,王文清却果断拒绝了。“人穷志不能短,偷奸耍滑的事不能干。”王文清说。
2016年是蜂蜜收获的第一年,20桶蜂箱收获300公斤蜂蜜,除去成本,王文清仅赚到2万元。钱虽不多,但王文清心里却十分满足,因为这是近十年来,他第一次靠自己的双手挣到钱。
由于产出的蜂蜜味道纯正,通透性好,还伴有淡淡山花香,消费者对王文清的蜂蜜十分喜爱,供不应求,这也大大激发了他生态养蜂的信心。
回隆镇把王文清确定为脱贫示范户,并请王文清担任当地养蜂协会的会长,王文清都逐一答应。“是扶贫政策的帮助让我脱贫了,我一定要履行好当年许诺的话,回馈乡亲。”王文清表示。
晏如村一直有养蜂传统,可部分农户由于技术不过关,多年来都没有发展壮大养蜂产业。于是,王文清就在当地免费开展养蜂技术培训,让更多养殖户进一步提高养蜂技术,也让更多群众看到养蜂是一条脱贫致富之路。
2017年3月,占地3亩的晏如村脱贫攻坚产业帮扶生态蜂醉美蜜养殖基地在当地成立,这也开启了晏如村规模养蜂、抱团发展的历程。
“要发挥自身养蜂技术,为村民们出力,只要基地需要我,我会随时过来帮忙。”王文清说。
养殖基地从起初的15箱蜜蜂发展到如今的100余箱,基地规模也有了不断扩大的趋势,这些都离不开王文清的辛勤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