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登录信用乐山
欢迎访问信用中国(四川乐山)
注册 意见建议 网站声明 无障碍浏览

信用中国(四川乐山)

CREDIT.LESHAN.GOV.CN

《乐山市“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 政策解读

发布时间: 2022年05月17日|
专栏: 政策法规 |
分享到:
A + A -

为贯彻落实《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四川省“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的通知》精神,根据市政府工作安排,市农业农村局牵头起草了《乐山市“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一、制定依据和必要性

2021年7月24日,省政府印发了《四川省“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对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工作进行了系统部署。7月29日,陈光浩市长作出批示,要求抓紧编制我市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并抓好组织实施,促进农业高质高效、农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当前,我市农业农村发展仍然面临农业产业发展基础较薄弱、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压力较大、城乡融合发展不够平衡、巩固拓展脱贫攻坚任务较艰巨等问题和挑战,编制和实施《乐山市“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事关我市乡村振兴大局,事关全市经济社会大局,对于我市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市农业农村局根据《四川省“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建设规划》《乐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等,起草了《规划》。

二、起草和征求意见情况

《规划》编制工作主要分为前期研究、形成初稿和完成规划三个阶段。

(一)前期研究阶段。2020年12月,市农业农村局启动《规划》编制相关工作,组建《规划》编制工作专班。2021年1月至3月,《规划》编制工作专班深入各县(市、区)开展调研,组织召开《规划》座谈会,总结“十三五”农业农村发展主要成就和问题,深入分析我市农业农村在“十四五”期间发展机遇、面临挑战等,广泛听取社会各界意见建议,形成了《规划》总体思路和基本框架。

(二)形成初稿阶段。在前期认真讨论、深入研究、听取意见基础上,同步紧跟《四川省“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征求意见稿)》和《乐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编制,确保省、市明确的目标、路径、任务在《规划》中充分拓展和延伸,同时不断吸收各行业各领域意见建议,于2021年3月形成《规划》大纲,2021年4月形成《规划》初稿,2021年5月,市农业农村局党组召开扩大会议专题听取了《规划》编制工作专班关于《规划》编制的情况汇报,对《规划》初稿逐章节认真进行了分析和研讨。

(三)完成规划阶段。分别于2021年6月10日、8月24日、9月22日、10月21日和11月12日,以座谈会、书面征求意见等形式,广泛征求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级相关部门以及社会公众意见,并根据收集到的意见建议进一步修改完善,于2021年11月下旬形成《规划》。2021年11月26日,市农业农村局组织有关专家对《规划》进行评审并通过,同时对《规划》进行了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与会专家一致认为《规划》总体风险可控。《规划》编制过程中,市农业农村局党组分别于2021年9月9日、11月16日和2022年1月21日再次听取《规划》编制的情况汇报,并对《规划》专题研讨和审议。

三、论证和审议情况

关于合法性论证:市农业农村局法规科对《规划》文稿进行了合法性审查,未发现存在违法违规内容。

关于可行性认证:本《规划》指导思想、发展定位和主要目标符合《四川省“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建设规划》《乐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及相关上位规划,认真贯彻落实乐山市第八次党代会“345”工作思路,提出的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打造四大产业集群、建设“美丽四川˙宜居乡村”、推动农民全面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深化农业农村改革等重要任务,有利于推动乐山与全省、全国同步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较强的科学性、示范性、引领性、创新性和可操作性。

关于会议审议:2022年1月21日,市农业农村局党组召开2022年第2次(扩大)会议,对《规划》编制情况和内容进行了审议并原则通过,并再次完善修订形成送审稿。

四、主要内容

《乐山市“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主要包含十二个章节。

第一章开启全面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乐山新征程。包括发展基础和面临形势及挑战、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实现路径等内容。

“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指标体系由农业高质高效、农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三部分组成:

农业高质高效:

1.粮食突出“一保二稳”(保障粮食安全生产和稳面积、稳产量):面积稳定在330万亩左右,产量稳定在124万吨左右。

2.肉类总产量由25.45万吨增加到30万吨,生猪年出栏由245.2万头逐步增加到300万头。

3.新(改)建高标准农田77万亩,累计达到256.34万亩。

4.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累计建成100个以上(十三五末50个)。

5.新型经营主体培育:龙头企业由181家增加到200家;专合社由4225个增加到4400个;家庭农场由9617家增加到1万家。

6.农产品加工业与农业总产值比由1.9上升到2.4。

农村宜居宜业:

1.农村自来水普及率由77%上升到92%。

2.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由93.4%上升到95%。

3.农村生活垃圾有效治理率由97%上升到100%。

4.行政村生活污水有效治理比例由55%上升到80%。

5.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由77%上升到90%。

6.全市森林覆盖率由60.8%上升到62%。

农民富裕富足:

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8175元增加到28000元。

2.集体经济收益5万元以上的村占比由36.2%上升到40%。

第二章夯实农业基础,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包括加强耕地保护和质量提升、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强农村水利设施建设、提升农业抗风险能力、稳步提高粮食产量、保障生猪等“菜篮子”产品有效供给等内容。“十四五”期间,要制定耕地恢复补充方案,逐步恢复种粮或置换补充,支持依法依规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新增耕地指标调剂使用和收益调节分配。每年推广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300万亩以上,实现国标二级以上优质稻种植面积60万亩、青贮饲料玉米15万亩,发展“鱼米之乡”稻渔综合养殖基地27万亩,培育引进生猪产业化龙头企业产值10亿级的5家,建设蔬菜区域化育苗基地5个,将市中区、井研、犍为建成省级水产生产重点县。

第三章聚焦特色产业,打造四大产业集群。包括打造“峨眉山茶”、晚熟柑橘、道地中药材、林竹四大产业集群,覆盖36个乡镇级片区(占90%)、96个乡(镇、街道)(占72%),四大特色产业高质量基地分别达到140万亩、46万亩、40万亩、485万亩,综合产值分别达到350亿元、50亿元、50亿元、320亿元。

第四章加快补齐现代农业体系支撑性短板,推进农业全产业链融合发展。包括加快推进现代种业发展、强化现代农业装备推广应用、推进烘干冷链物流体系现代化、强化现代农业科技支撑、推进农产品加工业提档升级、加快农村商贸物流发展、实施“乐山造”农产品品牌培育工程、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等内容。“十四五”期间审定(认定、登记)农作物新品种20个以上,常年存栏能繁母猪16.5万头左右,建设国家核心生猪育种场1家,力争将夹江、峨眉、市中区、井研、犍为、沙湾创建成为全程全面机械化示范县,实现全市农产品烘干冷链物流设施日烘干能力达到5万吨以上,冷链物流库容总量达到19万吨。

第五章以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为抓手,推进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建设。包括全面提升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水平、推进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建设、强化农业产业强镇和“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建设、融入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建设等内容。实施“211”园区培育计划和“百园千亿”工程,实现每个片区有现代农业园区带动,力争将峨眉、犍为纳入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名单,创建国家农业产业强镇3个、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3个。

第六章实施“美丽四川·宜居乡村”建设行动,加快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包括科学划分片区编制乡村国土空间规划、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持续加强场镇和乡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场镇和乡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等内容。常态化开展“五清”行动,新(改)建农村公路3000公里,完成农网改造升级1500公里,行政村公共服务中心覆盖率达到70%。

第七章加强农村生态保护,推进农业农村绿色发展。包括开展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分类管控、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推进农业农村标准化体系建设、开展农业农村减排固碳行动等内容。力争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规模化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100%。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率达到92%以上,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率达80%以上,全市颁布实施的农业农村地方标准、团体标准总量达30项以上。

第八章健全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推动农民全面发展。包括培育多元化市场主体、加强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大力培养高素质农民、着力提升农民收入水平等内容。力争累计培育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200家,其中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50家;累计培育农民合作社4400个,其中省级示范社180个以上,国家级示范社30个以上;培育家庭农场10000家,其中省级示范家庭农场140家以上;新培训高素质农民10000人。实现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增长9%以上。

第九章提升乡村治理水平,建设文明和谐乡村。包括扎实做好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加快推进乡村社会治理体系建设、加强新时代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全面加强乡村人才队伍建设等内容。实施村级后备力量培育工程、村级事务阳光工程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工程,培育农民合作社骨干5000人以上,挖掘培养乡村手工业者、传统艺人50人以上。

第十章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脱贫地区乡村振兴。建立健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长效机制、健全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机制、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重点工作有效衔接、提升脱贫地区整体发展水平等内容。进一步巩固拓展“两不愁三保障”成果,确保不出现一户一人返贫致贫,重点支持3个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和104个重点帮扶村建设,持续开展东西部协作和省内对口帮扶,省内对口帮扶按上年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0.3%以上落实帮扶资金。

第十一章全面深化农业农村改革,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包括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健全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投入保障机制、加快推进县域内城乡融合发展、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推进农业对外开放等内容。支持一批行政村开展合并集体经济整合发展试点,开展县乡村公共服务一体化试点示范,推动金融机构在县域布设一批网点,推进精制川茶国际茶城、峨眉山茶国际化市场交易综合体、乐山“一带一路”出口茶加工集群、嘉州商贸物流园等项目建设。

第十二章健全规划落实机制,保障规划顺利实施。包括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全面领导、强化组织协调、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强化法治保障、健全考核督查机制等内容。实行县(市、区)党政和市级部门(单位)领导班子领导干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制度,持续用好乡村振兴先进县、先进乡镇、示范村和现代农业园区等考评激励机制,强化乡村振兴督查,创新完善督查方式,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推动政策举措落实落地。

最后部分为环境保护影响评价内容。包括环境现状、环境影响分析、环境影响减缓与保护措施、综合评述等内容。通过环评,认为实施本规划总体可行。

五、主要特点

《规划》体现了以下三个特点:

(一)充分衔接。主要体现“6个衔接”:

一是与《乐山市“十三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规划》充分衔接。“十三五”期间,乐山市农业生产体系、产业体系、经营体系建设取得较大进展,粮食实现“六连增”,决战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十四五”期间,乐山市将继续推进农业生产体系、产业体系、经营体系建设,由“8+3”(粮油、畜牧、茶叶、竹业、水果、蔬菜、水产、中药材8大主导产业+现代农业种业、现代农业装备、现代农业烘干冷链物流3大先导性产业)向“4+4+3”(四特:“峨眉山茶”、晚熟柑橘、道地中药材、林竹+四保:粮食、水果、蔬菜、水产+3大先导性产业:现代农业种业、现代农业装备、现代农业烘干冷链物流)产业体系建设转变,聚焦四大产业集群建设,由脱贫攻坚转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二是与《四川省“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充分衔接。省级规划2021年7月出台后,赓即对我市《规划(初稿)》的结构框架进行了调整,在整体保持一致性的基础上,增加了“农村生态保护”“乡村治理”等章节。

三是与《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建设规划》充分衔接。提出了打造“50万亩标准化茶叶产业带”“80万亩生态茶叶产业带”“中国晚熟柑橘之乡”等,积极融入成渝“沿长江现代高效特色农业绿色发展示范带”。

四是与《乐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充分衔接。细化了“深化农业农村改革”“宜居乡村建设”“农村产业振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重点工作衔接”等内容。

五是与市第八党代会精神充分衔接。市第八次党代会召开后,2021年11月16日,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专题听取了《规划》编制情况汇报,并研讨《规划》贯彻落实会议举措。编制组赓即对《规划(征求意见稿)》结构框架再次进行了调整,对相关内容进行补充和完善,贯穿了未来五年“345”工作思路,贯彻落实“三农”工作“七个重中之重”和乡村振兴“十七件事”,形成了“十四五”农业农村工作“147”发展思路,细化了“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和打造“峨眉山茶”、晚熟柑橘、道地中药材、林竹四大产业集群等内容。

六是与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充分衔接。以片区为单元统筹布局农业产业发展,以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为抓手,坚持因地制宜,坚持连片产业“补白”、配套设施“补缺”、融合发展“补链”,推动主导产业与关联产业、辅助产业一体化发展,形成各具特色、规模适度的经济增长点。

(二)指标调整。对照《四川省“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对相关数据进行修订。如提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000元”的规划指标,高于省上“24000元”的规划指标;如提出“集体经济年收入5万元以上的村占比40%”的规划指标,高于省上“集体经济年收入5万元以上的村占比30%”的规划指标;提出“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90%”的规划指标,超过省上“>80%”的规划指标;提出“森林覆盖率62%”的规划指标,超过省上“43%”的规划指标。

(三)强化《规划》落板落地。《规划》强调落实《乐山市贯彻<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实施细则》要求,强化各级书记抓乡村振兴工作机制,成立工作推进领导小组,建立工作推进机制,加快构建现代农业生产体系、产业体系和经营体系,科学制定配套政策和配置公共资源,明确目标任务,细化政策措施,增强可操作性。从第二章到十一章,共设置了10个专栏,明确了重要农产品保障、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四大产业集群建设、现代农业产业链融合发展、美丽四川·宜居乡村建设、农业农村绿色发展、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建设、现代乡村治理体系提升、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农业农村改革等十大重点工程清单。同时,强化法治保障,健全考核督查机制,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推动乐山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请用微信扫描分享